你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知識發酵模型簡介

技術文章

知識發酵模型簡介

技術文章

知識發酵模型

發酵,本是生物學中的一個(ge) 概念,通常是指菌株在適宜的溫度、濕度等環境中,通過生物酶的作用,在營養(yang) 母體(ti) 中繁衍、進化,並產(chan) 生新物質、新物種的過程。學者們(men) 通過對組織中知識活動過程,即知識的獲取、創新、傳(chuan) 播、利用等環節與(yu) 生物學中的發酵過程進行類比,發現二者具有驚人的相似性,於(yu) 是將“知識發酵”定義(yi) 為(wei) :在特定的條件下(包括先進的知識工具、場所、設施和有利的製度、文化等組織環境),某種創意在協調者的組織下,在知識母體(ti) 中消化、適應、轉化、演進、創新,並融合、活化為(wei) 組織的“行動知識”(Knowledge in Action)的過程。

知識發酵理論產生的背景

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為(wei) 對象,對知識的獲取、生產(chan) 、分配和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的管理。有關(guan) 知識管理的學術探討層出不窮,盡管其應用在企業(ye) 界已小有成就,多種知識管理模型也應運而生,但仍有許多問題無法得到圓滿的解釋。如:“知識演化”模型中的每一個(ge) “變異”是如何產(chan) 生的,“知識鏈”模型與(yu) 知識進化過程之間有何聯係,如何加強理論指導實踐的可操作性,等等。因此,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理論模型來揭示知識轉換的特征、條件和影響因素,以對各類組織的知識管理實踐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。為(wei) 此,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和金生教授等任結合仿生學原理,提出了“知識發酵”理論並構建了“知識發酵”模型。

“知識發酵”模型的要素

(1)知識菌株———戰略,即組織中產(chan) 生的新主張或發展戰略。知識菌株是知識發酵的觸發器,決(jue) 定了知識發酵的方式和發酵產(chan) 物,對知識發酵的方向和目標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。

(2)知識母體(ti) ———知識營養(yang) 體(ti) ,即全體(ti) 專(zhuan) 家(知識工人)的知識背景和組織內(nei) 外的知識資源(顯性或隱性知識)。知識母體(ti) 為(wei) 知識發酵過程提供豐(feng) 富均衡的知識營養(yang) ,決(jue) 定新知識產(chan) 物能否產(chan) 生以及產(chan) 生的種類與(yu) 層次如何。

(3)知識酶———組織協同,即組織的控製者,具體(ti) 表現為(wei) 組織中知識主管(Chief Knowledge Officer,CKO)的計劃、組織、指揮、協調和控製職能。知識酶是知識發酵必*催化劑,可大大提高知識增長的速率,降低組織學習(xi) 的成本。

(4)知識工具———即信息技術(如信息與(yu) 網絡技術、專(zhuan) 家係統、知識倉(cang) 庫、知識地圖等)和財力、物力等物質條件,為(wei) 知識發酵的高效運行提供了技術和物質保障。

(5)知識發酵吧———即組織進行學習(xi) 的場合,它既可以是物質空間,也可以是虛擬的超物質空間(組織機製)和精神空間(共享的經驗、觀念和理想等),或是這三者的組合。知識管理的核心在於(yu) 知識轉化,學術界普遍認同知識轉化有四種類型,即社會(hui) 化(socialization)(隱性知識→隱性知識)、外在化(externalization)(隱性知識→顯性知識)、組合化(com bination)(顯性知識一顯性知識)、內(nei) 在化(internalization)(顯性知識→隱性知識),統稱為(wei) 知識轉化的SECI過程。“知識發酵”理論認為(wei) ,知識發酵吧可作為(wei) SECI過程的基礎,並且每一種轉化都有對應的知識發酵吧(分別稱之為(wei) 創意吧、規範化發酵吧、係統化發酵吧、演練與(yu) 驗證吧)和知識發酵要素。

(6)知識環境———組織所處的內(nei) 、外環境,包括體(ti) 製環境、企業(ye) 文化、人文環境及“共享、聯盟”機製等。外部環境不僅(jin) 在很大程度上決(jue) 定了知識菌株的類型,而且對知識母體(ti) 、知識酶和知識工具的內(nei) 容、形式和狀態也產(chan) 生重要的影響。組織內(nei) 部的學習(xi) 環境、知識管理的製度和規則等是知識發酵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,優(you) 化了知識發酵的進程。

(7)知識源———組織可以利用的內(nei) 外知識源泉。

(8)技術源———組織可以利用的獲取和處理知識的工具,特別是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。

(9)更新知識———知識發酵的產(chan) 物,是組織通過學習(xi) 產(chan) 生的新知識、新主張,更新的工作方法和處理問題的新方案等。